我那年薪百万的朋友说:职场筛掉的,是追求完美、又有责任心的人
有个朋友,在某家大企业任职,年薪超百万,在公司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
有个朋友,在某家大企业任职,年薪超百万,在公司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
发帖人表示:这是朋友工作的电商公司发布的7月加班通报表扬红名单,名单上的员工因“具有高度责任感、默默无私加班奉献”上榜。其中,最高加班时长达到159.96小时,最低也有68.41小时。
今天T爷给大家介绍的是ins时尚博主mariebnnz,擅长的 “老钱风” 穿搭精髓。她的造型里没有浮夸的 logo,没有刺眼的色彩,却总能在面料的肌理与剪裁的线条中,透出历经时光沉淀的优雅,尤其适合想要在初秋职场中展现低调质感的人。
职场 ins i 博主mariebnnz mariebnnz 2025-08-11 07:30 3
在职场交流或日常生活中,制服(uniform)是一个高频词汇。无论是企业员工、学生还是公共服务人员,制服不仅是身份的象征,也承载着文化和管理规范。对于需要频繁接触国际业务或学习英语的人来说,“制服用英语怎么说”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讨。
会议室里的冷气永远像在和你作对——要么冷得像冰窖,要么热得像蒸笼。而最尴尬的莫过于当你起身做汇报时,后背的衬衫已经悄悄贴在了身上,领口处隐约可见的汗渍让精心准备的PPT都显得不那么专业了。更别提那些需要频繁外出见客户的销售精英们,在烈日下奔波一天后,衣服上的汗
比如,领导叫同事去小房间谈工作,每个人都找一遍,唯独没找你,你就开始揣测领导的意图。
家人们!最近有部剧让我在深夜笑出猪叫,又时不时泪流满面——《善意的竞争》。作为一个被职场反复摩擦十年的老社畜,我敢说这剧简直是在我工位装了24小时直播摄像头!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部"职场现形记"。
在这个暑期档,一部名为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的动画电影意外成为黑马,用荒诞的妖怪世界映射现代职场,精准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痛点。影片讲述四个无名小妖假扮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,表面是神话改编,内里却是赤裸裸的职场生存指南。豆瓣8.6的高分和近10亿的票房成绩,证明了它
今天是「平日」,传统黄历认为「平平无奇」,但换个角度看,正是梳理细节、查漏补缺的黄金时段。现代场景中,适合整理工作计划、优化生活空间,比如给电脑文件分类、给衣柜换季 —— 这些「小确幸」能帮你积累职场竞争力,毕竟「细节决定成败」不是说说而已!
在职场中,你是有求必应的“老好人儿”吗?有时,我们需要设定界限,对一些请求说“不”。设定界限是专注于完成自己的目标,而不设定界限则是帮助别人完成他们的目标。
办公室的日光灯管发出嗡嗡的轻响,徒弟小陈攥着搪瓷杯的手指泛白,两个月前那双闪着兴奋光芒的眼睛此刻蒙上了一层灰翳。"师父,我实在想不通,明明是领导先点头的......"他的声音带着没忍住的哽咽,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卷着打在玻璃上,像极了某些尚未说出口就已破碎的承诺
家人们,最近我听到一个特别离谱的事儿,说有个公司,老板心血来潮搞了个“加班时长排行榜”,每天在公司大屏上滚动播放,前三名有奖金,后三名要写检讨。你说这不是纯纯瞎搞吗?这就好比逼着大家比赛谁能在跑步机上跑得更久,最后跑得精疲力尽,却哪儿也去不了。这种事儿,相信不
放眼以往《西游记》的影视改编,都以正面人物为故事的底色。孙悟空、哪吒这一对古典神话英雄的双子星长期霸屏,《大圣归来》《哪吒1:魔童降临》《哪吒2:魔童闹海》先后刷新3D大电影制作的票房纪录。二郎神与猪八戒不遑多让,前者代表作《宝莲灯》是妥妥的爆款剧,后者的动漫
巴黎8月9日(鲁佳)从2024年1月1日起,法国求职者如果拒绝合理的工作机会,可能被取消领取失业金的权利。虽然工会试图取消这一制裁,但最高行政法院在2025年7月18日的一项裁决中确认了这一机制。
在职场中,与领导、上司建立良好关系是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。这种关系不仅关乎工作顺畅度,更直接影响个人成长与机会获取。要处好与领导、上司的关系,需从多方面着手。
入职第一天,我录音了HR说的入职后就是一家人,三个月后当着全公司播放这段录音:所以家人会偷看聊天记录吗?
当《献鱼》中女主角林小满在会议室被领导当众痛批 “你做的方案不如实习生”,转身却在楼梯间偷偷抹泪后继续改稿的画面播出,# 打工人在《献鱼》看到自己 #话题瞬间刷屏全网。这部聚焦广告行业的职场剧,开播两周便以 8.9 分的豆瓣高分成为年度黑马,无数观众在弹幕里写
每天踩着晨露出门,踏着月光回家,地铁玻璃倒影里那张疲惫的脸——这大概是每个“社畜”最熟悉的日常。996像台精密运转的机器,把年轻人的时间碾成碎末,却也在不经意间重塑着我们对人生的认知。今天咱们就唠唠,这场看似残酷的职场马拉松,到底藏着怎样的价值炼金术。
8 月的阳光带着热烈的气息,却也可能暗藏着不期而遇的波澜。对生肖鼠而言,这个月更需要多一份谨慎与准备,面对可能发生的种种事情,提前筑起防备的堤坝,才能在变化来临时从容不慌,稳稳掌控生活的节奏。
在这个信息飞速流转的时代,微信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神器 ,但最近,微信官方重申不做 “已读” 功能,又一次把这个话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,频繁登上热搜。这一话题年年有人问,年年上热搜,堪称热搜榜的 “钉子户”。为啥大家对微信 “已读” 功能如此执着